天辰测速网址壹快评|抓住“上海碳”这个牛鼻
已有人阅读此文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7月16日正式鸣锣开市,天辰测速网址意味着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投入运转,无疑将对全国乃至全球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迈向“双碳”目标的坚实一步。
十年磨一剑
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省份开展碳交易试点,2013~2014年,7省份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相继开市。2016年,福建碳市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扩展至8个。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交易累计成交4.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天辰测速网址成交额104.31亿元。
在推动碳交易试点的同时,中国也适时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国家绿色金融体系。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居世界首位,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1.95万亿元。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发行规模保持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2020年达2786.62亿元,截至2020年末绿色债券存续余额达到813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磨砺,中国碳交易以及绿色金融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高质量发展角度,特别是“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未来需要进阶的空间还很大。比如,虽然近年8个试点地区的平均履约率达到了90%以上,但据研究观察,试点地区的交易活跃度和履约核查期相关性很大。换句话说,交易量似乎是迫于履约而进行的“被动行为”,内生性和活跃度均不够。而试点交易的活跃度不够,又进一步导致碳价偏低:中国的碳交易地方试点交易均价约为23.5元/吨,而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已突破50欧元/吨。
应该说,中国碳市场体量很大,但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当前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也有待提高。不过,关键在于,此前的试点实践,为接下来全面发展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切实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和参与度。
“双碳”目标倒逼发展转型
在“双碳”目标的硬杠杆下,我国经济结构、能源消费机构、企业生产方式甚至居民的生活方式都面临改变和优化,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可谓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这种倒逼也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碳交易”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前,当地依据被确定的减排总量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碳交易赋予二氧化碳价格,势必影响企业资产价值及运营成本。这意味着,碳交易市场上线后,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资产评估。在以前,企业追求利润,不怎么考虑减排。随着碳市场的开启,企业排放要付出成本,出于降本增效的动机,将自发转向低碳的生产发展方式。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通过财政、产业政策等政府作为的手段,更需要激发企业自发的商业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碳市场手段来实现减排目标,其约束力比行政手段的管制更可持续。一方面,市场倒逼一部分高碳排放的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将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考量。
另一方面,碳配额交易市场决定着碳排放权的价值,碳交易本身即可为投融资渠道。配额交易创造出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当这种交易价格高于各种减排单位的价格时,配额交易市场的参与者就会愿意在二级市场上购入已发行的减排单位或参与碳交易,来进行套利或满足监管需要。这种价差越大,投资者的收益空间越大,对各种减排单位的需求量也会增强,这会进一步促进绿色项目的开发和应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及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资本投入低碳环保领域,将极大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增长。此外,大力发挥碳市场价格及价值发现功能,加强我国在国际碳定价的核心话语权,有助于巩固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主体地位。
推动“上海碳”成为国际碳
纵观中国碳市场探索历程,一个明显趋势是:碳排放交易逐步从地方试点向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牵引”优势及主体性作用凸显了出来。
作为全国最早试点地区之一,上海碳交易试点自2013年11月正式启动碳市场交易,已稳定运行7年多,初步形成了具有碳排放管理特点的交易制度,也逐步发展起了服务于碳排放管理的交易市场,同时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及创新。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交易市场建设,明确上海将负责牵头承担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任务。开市至今,上海碳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7个行业约300家控排企业,吸引近400家投资机构参与交易。数据显示,上海控排企业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左右,电力、石化和钢铁等碳排放大户,排放量下降幅度分别为8.7%、12.6%和14%。
上海明确提出,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意味着上海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比全国目标提前5年。上海,从来都不只是区域市场概念。“上海碳”也将同“上海油”“上海金”等一样,成为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牛鼻子。
“碳金融”将成为激活上海碳市场的重要支点。上海已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要素市场齐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碳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超过90%在上海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60%发生在上海。
上海“十四五”规划显示,上海将支持金融市场发展绿色指数、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相关产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同时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特别是,上海已经明确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为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上海将努力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等产品,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更好地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除了针对规模以上碳排放大型企业,上海也正在设计和规划碳普惠机制,通过一定方法对碳减排量进行计量和核算,建立针对小型项目和公众层面的减排价值激励机制。这种普惠性碳定价,将更具有可持续价值和引导作用。今年5月27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为下一步在长三角区域内推动碳普惠机制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价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而抓住“上海碳”这个牛鼻子,并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基础,重点培育碳金融市场,发展碳交易资金清算结算,碳资产质押融资、保值增值等各项涉及碳金融的业务,碳市场空间将被放大,最终推动“上海碳”成为国际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