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注册华东地区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经验提供
已有人阅读此文 -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工作的通知,拟从公共服务平台及技术服务情况、大中小融通发展、创新孵化链建设、国际交流与创新资源引进等主要方面,对各地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进行年度总结考评。此项工作旨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双创载体健康有序成长。
创新创业载体的新特征
观察近年来各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的生动实践,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创新创业载体,经过一系列渐进式的转型重塑,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创新创业事业而言,天辰注册一地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或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比如,在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也诞生了国家级双创载体,这就意味着,当地的创新创业事业在自力更生或借助外援的情况下,已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以4月19日科技部公布的上一年度14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其中有一批头角崭露的创业新军,分布在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即便是在发达地区内的经济相对滞后区域,也出现了创新载体数量质的飞跃。
2.专业型和综合型双创载体发展各显其能,互为表里的现象越发凸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既往“专业是优质,综合即平庸”的片面论断。尤为令人欣喜的是,在创新创业事业推进的过程中,各省份均自然生长出一些大型专业和小型综合双创孵化载体,这无疑是中国双创事业崇尚自由探索的鲜明例证。
3.国家级双创载体的产业类别,在其所属区域内,大多与优势产业关联,或相近,或交叉。
完全凭一己之力填补某地产业空白的“国字号”双创载体,现阶段仍属凤毛麟角。这一现象再次印证了科创事业的一个内在规律:创新活动与一地产业成长规律相类似,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承继性和发展惯性,因此形成双创载体与产业发展的目前匹配态势,当属情理之中。
4.特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经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聚集着我国现阶段数量最多、质量最优、产业最完善、研发产出比最高的双创载体。
在创新辐射效能作用下,上述区域周边或下辖的一些县级行政区内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特色化双创孵化载体。
综上所述,这些表象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有其内在关联的属性,根据科技部2021年国家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仅以其中归属华东六省一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解析其成长路径不难发现,各类型孵化器在步入2021年后,其发展阶段已经从近几年的转型再造期,逐步过渡到新形制的初阶定型期。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的创新辐射力,已与产业进步产生了同频共振的效果,创新载体焕发出的新动能正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新格局的快速形成。
华东地区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的模式类型
从经济地理的层面来看,华东地区素来制造业发达,相邻省市间产业互补性较强,又得江海路网之便利,人文教育昌明,创新创业的主要要素条件齐备;在这些主客观创新要素的合力作用下,现阶段华东地区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的模式类型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1.高校或科研机构优势专业的衍生品。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孵化载体,给公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行事四平八稳,做派内敛低调,擅长硬核技术研发攻关,强调优势学科交叉组合。其选择孵育的创新技术,在一些前沿领域保持着相当的超前余量。在迭代技术的使用上,甚至独步业界。智能、独创、品质、公益是这类双创载体最鲜明的识别符号。
在华东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城市,活跃着相当数量有上述背景的双创载体,除了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急型创新以外,这类载体似乎更愿意承载孵化那些看似长周期、慢回报、战略型的创新课题;排除万难地发现,绞尽脑汁地探求,这些苦学究式的研发活动,以商业化的评价眼光审视,似乎是过于理想化的书生意气。但对此类载体内的双创从业者而言,却是一种职业手势的固定习惯动作。特别注意公益性和商业化的双重表达,是这一类载体创新行为的基本价值导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由于华东地区产业发育良好,市场需求旺盛,还吸引了部分国内位列前茅的医科、工科背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在华东地区创设孵育载体,以求得在技术强链和产业补链中顺势发力,开拓新局。
2.大型公司或龙头型企业为主导。
华东区域内,雄踞着若干经济重镇和制造业中心城市,这里运行着一批在当代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这些产业领军者企业背景多元,有的是体量庞大、掌控市场主流话语权的央企和大型国企,有的则是夺得产业“单项冠军”桂冠的民营和外商合资、独资企业。
以上海市为例,已根植宝山地区数十年的宝武钢铁集团,其集企业优势资源和领先技术,精心打造的吴淞口创业园,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金属新材料专业化双创载体。专项调研资料显示,在宝武钢铁创新生态圈中,只有不到两成的创新型企业或创业项目与宝武集团的主营业务呈弱关联或非直接关联。
业界对此类以大型公司或龙头型企业为主导的体系化创新,普遍持积极鼓励态度,因为在以大带小的创新过程中,龙头大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内生式创新的新动能,而处在创新链中的中小型企业,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试错的成本和非技术因素的研发资源损耗,此种备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崇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式的发展模式,创新目标一致,操作分工精细,辐射张力可控,这一过程的持续推进,是某一地区体系化产业更新、换代、再造的动态表达。
3.政府宏观产业政策持续牵引。
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初期阶段,一度有一种偏执的理念认知:一旦地方政府主动地以任何形式介入经济活动,就大概率地会事与愿违,得到不太经济的效果。时过境迁,观察近年来华东地区脱颖而出的,数个由政府举一地之力,主导或推动建设的“国字号”孵化器,得出结论和上述判断就大相径庭。这些双创孵化载体的横空出世,无一不是呕心沥血之作,而与地方政府中长期产业发展愿景相一致,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当地的创新激励政策明文规定:“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且属于《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中,所列的我市十大产业领域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资金,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但不属于我市十大产业领域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资金。”正是得益于大力度、指向明确的产业政策助力,辅之全过程体系化的保障和组合式的资本灌注,使得这些双创载体的发育,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活力,使其在风起浪涌的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大抗压韧性。
4.区域创新资源禀赋的生态化培育。
综合评价一个地区创新创业的客观要素不难发现,区域内自然禀赋的多寡,当地产业资源与创新要素的关联度,常常是组成一地创新创业生态差异化优势的首要条件。假若运用得当,这种差异化的优势,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企业界别维度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超越技术创新研发价值溢出原有的辐射力度。这样的鲜活实证,在华东地区已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仅以科技部近期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两类双创载体为例,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成为浙江省“国字号”双创载体当之无愧的聚集地。在浙江全省63个新晋入围“国家队”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中,有67%的双创载体来自杭、嘉、甬地区。上述的浙江三城,傍湖滨江达海,紧邻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和新型制造业枢纽城市苏州,处于长三角腹地的核心位置,在这一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协调与运用,明显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对自然资源禀赋的发掘与利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杭嘉甬三城充分依托既有产业网络的响应度、社会人文环境对创新的容错度、新奇特产品在消费生活中的显示度,勇于探索区域内双创载体差异化创新的独特路径。
华东地区双创载体获得的局部经验,是在特定的地理、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下形成的,为我国其他地区双创载体,在新形制的初阶定型期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应该特别关注的是,不论何种等级规模的双创孵化载体,其技术研发中的专注度,新品在社会效益中的“含金量”,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含新量”,才是概略评价某地创新活动的主体价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