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平台登陆科学家王贻芳:我们这一代没有诺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总有人问王贻芳,你们做中微子研究和粒子物理研究,有什么用?有时,他会笑着回答,“没什么用。”
 
看似“无用”的基础科学,需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值得吗?要向公众解释这些问题,对他来说,是从事科研之外必须去做的普及。
 
“只有基础科学领先国际,才有科学和技术的真正领先和国家的富强。”9月23日,在2021未来青年论坛上,王贻芳登上讲台,解释基础科学研究如何推动企业以及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
 
他举了一个例子,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做江门中微子研究时,需要能满足世界最高探测效率要求的20吋光电倍增管。虽然中国过去曾生产过小光电倍增管,但技术后来被日本滨松垄断。在他们的推动下,与中国兵器北方夜视公司合作,经过六年研制,天辰平台登陆国产光电倍增管的技术终于达到要求并实现量产。这一类的高速光电器件在国防、工业、医疗、科研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个过程,我国的光电器件技术一下子走到了国际的前列。
 
2012年,震动全球物理学界的消息——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王贻芳领导的团队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科学》杂志将这一发现列为当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并称“中国粒子物理的时代业已到来”,王贻芳也一战成名,成为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科学家。
 
但真正把王贻芳拉到公众面前的,是2016年他与杨振宁教授之间关于“中国是否适宜建造超大对撞机”之争。那之后,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公众话题。
 
争议和反对,天辰平台登陆从来都是科学家们要面对的现实。王贻芳的导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他这一生遭遇过的反对太多,“但我从来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因为考虑到有这个人反对、那个人反对,就顾虑重重,无所适从。”
 
天辰平台登陆
 
王贻芳也没有因为质疑而彷徨。他没有停留在辩论上,而是竞赛一般抓紧时间,一边带团队做科学研究,一边四处为项目的推进而奔走。2019年,他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当即把50万美元奖金全部捐出,建立“CEPC促进基金”。
 
“对我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你是不是做了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是,你就应该坚持下去。”王贻芳说,他看到的是在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领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可能性。认清方向,极力推动,是他身为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狂人
 
在同事眼中,王贻芳是个极度追求完美的“科学狂人”。
 
1963年生于江苏南京的王贻芳,生长在“文革”时期。在那个学工、学农的时代,他回忆起年少时跟同学一起去工厂实习、到农村住到农民家干农活,“确实是增加了很多了解社会的体验。”
 
学习对王贻芳来说,从来不是困难的事情。刚恢复高考,他就选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理由也很单纯——数理化的学科中,他不喜欢背生物化学,数学又太抽象,“物理相对轻松一点,原理讲清楚了,就可以推导,不用背。”
 
多年以后回想当时的选择,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太多前瞻性,“第一步没有选错,就沿着这条路走了下来。”大学期间,除了上课,他就泡在图书馆,大量阅读历史、艺术、小说和哲学、社会学书籍。
 
很多接触王贻芳的人,都会对他知识面的广博印象深刻。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广而杂的阅读习惯,“阅读历史和人文非常重要,你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会更加理性。从历史的眼光去看,能看到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很有意思。人文的积淀,对你理解和预估未来的变化,对你怎么选择项目、选择合作者,或是跟合作者沟通,都很有帮助。”
 
他人生轨迹的改变,是从考上丁肇中先生的研究生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丁肇中向教育部建议,在中国选拔年轻人才加入他领导的位于瑞士日内瓦的L3实验室。对王贻芳这一代中国学生来说,丁肇中是神一样的人物,系里推荐他去考试时,匆忙得连准备时间都没有。他还记得,丁肇中的考题都是书上不会讲的内容,需要靠物理原理去推导。当时并没有觉得太难,最终能考上,成了意外之喜。
 
来到世界物理学家的“圣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王贻芳迅速显示出天分。
 
合作组有400多名科研人员,大家抢题目,写文章,第一年一共发表了21篇论文。而王贻芳一个人,就占了3篇。善于培养中国年轻人的丁肇中迅速看上这个年轻人,提拔他为唯一的学生组长。
 
去佛罗伦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不懂意大利语,很难参与小组讨论。两三年后,他已经能用意大利语讨论艰深的专业问题,并用意大利语完成博士论文。
 
“我大概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说起国外的学习生活,王贻芳轻描淡写。但事实上,天才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长,偶尔到了周末能休息半天,就去逛逛博物馆,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从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他跟随丁肇中从研究生读到博士后。在实验室后期,丁肇中最受争议的AMS实验中,他成为了主要的设计人员。那些年,欧洲静谧的田园风光,他无暇顾及,而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研人员埋首在实验室,进行人类与宇宙太空的对话。
 
决定离开丁肇中实验室时,王贻芳是想寻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1996年,他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他选择归国。在中国做中微子振荡实验,成为他当时最大的心愿。
 
基础科学,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
 
缺钱、压力、风险、争议,是王贻芳作为项目领导者经常面临的难题,但他总是坚持而不妥协地度过一个个难关。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就曾冒着做不成的风险。在这个中美合作的项目上,他拒绝采用美方提供的方案,因为“灵敏度比中方方案差20%”。很多人当时劝他,就用美国人的吧。他反驳,如果采用美方方案,国家的投入得不到足够回报,就算做不成,也不能妥协放弃。
 
扛着巨大压力前行,他最终以实验的成功证明,中国中微子研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相关文章!
  • grgtr 天辰平台登陆中方代表阐述对国际安全形势及核
    - 阅53

    出席第78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第一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10月5日在会议一般性辩论上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看法及在全...

  • grgtr 天辰平台登陆今日亚运速递丨中国代表团获8枚金
    - 阅120

    10月5日, 天辰平台登陆 杭州亚运会产生36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其中的8枚。 ①何杰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金牌 ②中国队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龙舟500米直道竞速金牌 ③中国队...

  • grgtr 天辰平台登陆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启动第二批福
    - 阅151

    问:10月5日, 天辰平台登陆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已于当日启动第二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工作,计划17天排放7800吨。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

  • grgtr 天辰平台登陆挪威剧作家福瑟获诺贝尔文学奖,
    - 阅175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 天辰平台登陆 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9点正式揭晓,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Jon Fosse)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 今年64岁的福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