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app中国新冠疫苗接种超2亿剂,有效性安全性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超两亿。
4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它的高接种率,同时巩固这个高接种率。“在目前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要让疾病从全球的流行变成区域的流行,变成国家的流行,变成地方的流行,让流行的强度减缓下来,或者让流行终止下来的话,目前来看,疫苗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王华庆认为,建立免疫屏障,主要的作用有三个,一是让疾病流行减缓,或者最终达到流行终止的目的。二是减少病毒变异,三是保护不能接种的人群。
免疫屏障的建立,与疫苗的保护效率以及接种率密切相关。
3月31日,天辰app智利研究人员在medRxiv上预发表了论文,披露了在智利的健康成年人中,针对处于Ⅲ期临床试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数据,这是基于1090余万人群的疫苗接种保护效果数据,也是全球截至目前样本量最大的一项新冠疫苗保护效果研究。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接种两剂科兴新冠灭活疫苗14天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率为62.55%(60.97~64.07%);对有症状的新冠病例的保护率为66.96%(65.28~68.55%);对住院新冠病例的保护率为84.84%(82.52~86.85%);对新冠重症病例的保护率为88.55%(84.46~91.56%);对死亡病例的保护率为80.44%(73.16~85.75%)。
由于智利当地P.1变异株广泛流行,以上数据也提示科兴新冠疫苗对变异株可能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
此前于巴西Ⅲ期临床试验血清开展的对变异株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两剂科兴新冠灭活疫苗后,原毒株、P.1株和P.2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1.1%、68.9%和80.0%,GMT(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4.4、46.8、45.8,各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为疫苗对变异病毒具有保护效果提供了试验依据。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天辰app这个数据也进一步说明,目前的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既能预防感染,更重要的是能非常高效地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得医疗资源能够不被挤兑,即使感染,也能够很快恢复,然后能够挽救大量的生命,这都是非常好的结果。
对于疫苗的安全性问题,4月21日,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的论文,发布了基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据中国生物官网发布的信息,此研究利用中国生物自主开发的“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对在该系统记录紧急使用的519543人次(截至2020年12月1日数据)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共收集到519543人次接种信息,监测不良反应信息5164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接种部位肿胀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分别为0.24%、0.05%,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头痛、发热、咳嗽、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分别为0.21%、0.14%、0.06%、0.05%、0.05%。
其中有关不同年龄群体的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数学意义。数据显示,女性的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8%)高于男性(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周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11.31%,以疲劳及接种部位疼痛为主。其次为30~39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的情况跟疫苗特性,还有包括人的年龄因素、健康状态和既往的过敏史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关系。所以涉及到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也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能把这个降到最低的水平,把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让接种疫苗的人更安全得到疫苗的接种。”王华庆表示。
灭活疫苗作为所有研发技术路线中最传统、最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具有生产工艺成熟、研发速度快、质控标准明确等优势,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灭活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应用,已经证明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疫情防控和传染病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国际其他疫苗相比,中国的灭活疫苗在轻症的保护效力上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重症和死亡的减少起到至关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能改变、能提高的是接种率。我们把接种率提到越高,免疫屏障形成的就越容易,这样流行就会减缓下来、终止下来。”王华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