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测速官网北向资金11月净流入近600亿,科创板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一改9、10月连续净流出的态势,11月北上资金总计净流入579.29亿元。截至12月1日收盘,北向资金当日累计净流入162.93亿元。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外资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天辰测速官网这种净流入态势并未完结,但年底面临基金业绩考核和明年经济复苏程度的不确定性,市场可能会出现震荡。对于明年一季度的行情,机构普遍看好。
更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开始,天辰测速官网科创板将开门迎全球客。MSCI方面于12月1日对第一财经表示,后续科创板股票如果满足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编制方法下的相关要求并进入沪港通,便可进入MSCI旗舰指数。11月27日,港交所表示,为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预计于2021年初将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这也意味着,不仅北向资金将会进入科创板,海外投资者也将通过MSCI旗舰指数流入。
北上资金强势回归
此前第一财经就报道,在全球市场经历了“最惨10月”后,又要迎来11月的美国大选波动季,一些交易员普遍降低了风险敞口,手持更多现金以待风险落地后的布局机会。事实上,从8月开始,北上资金就进入了 “做差价模式”,这是在MSCI不继续扩大纳入背景下正常的存量博弈。但9、10月份,北上资金连续两个月出现了净流出迹象。
到了11月,北向资金终于回来,当月净流入近600亿元,超出了过去一整个季度的累计净流入量。早在11月初时第一财经就报道称,大量资金坐等回归。2020年有高达8000亿美元的现金被配置到了美国货币市场(MM)基金以求避险,而从5月起约有4000亿美元流出MM基金,转而配置到其他风险资产上,10月底这一进程则停滞。但从11月上旬开始,这一资金配置进程再度开启,上周全球风险情绪高企。
从配置偏好方面来看,北向资金也显然偏好周期股,这与近阶段境内的配置风格大同小异,也和全球股市的风格类似。根据通联数据显示,就近一周北向资金持股占比的变动来看,沪市主板A的正向变动幅度最大,而创业板、中小板则遭遇减持。
近几日来,周期股以及低估值银行股大幅反弹带动指数大涨,上证综指12月1日收报3451.94点。野村东方国际中国股票研究主管高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济复苏主线正在深化,在部分机构年末调仓等短期因素的扰动之下,成长股和前期涨幅较大的可选消费类顺周期行业反弹持续性偏弱且空间受限,今年机构对这些行业的配置比例也较高。如今金融股开始上涨,除基本面因素外,银行股的上涨直接反映了低估值对当前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渐提升,因此短期主板的表现可能将持续强于创业板和科创板。
下一阶段机构普遍看好A股一季度表现,但选股挑战仍存。高挺认为,鉴于金融股已经大幅反弹,且经济复苏主线深化,在这一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要获取短期相对收益的难度上升。在他看来,全球股市对明年经济复苏的预期仍在升温,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出现上涨。由于疫苗仍未大范围接种,全球经济的复苏仍处预期阶段,因此在成长股和价值股之间仍可能出现投资风格的反复。
对于中国而言,经济的实质性复苏领先且仍在持续推进。据财政部称,10月国有企业营收同比增 7.0%,净利润同比增 52.5%,即使净利润的增长有部分得到油气管网改革的驱动,但上游行业占比较高的国有企业10月盈利改善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持续深化。结合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给出的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乐观态度,A股市场预计将持续沿经济复苏的主线进行交易。
科创板将开门迎全球客
多数国际机构认为,2021年北向资金将维持净流入的态势,但MSCI可能不会很快对进一步提高A股的纳入因子进行咨询。积极的消息是,此前尚未被纳入MSCI旗舰指数的科创板将迎来纳入机遇,这也有望使得这一板块吸引更多国际资金。
去年11月,MSCI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科创板股票还未进入互联互通机制北向通的购买名单,因此科创板股票还不会在11月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或MSCI新兴市场指数。 至于究竟何时才会纳入,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此前对记者称,外资直接参与科创板的通道目前只限于QFII、RQFII,而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股票名单每年调整两次,调整生效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
也就在今年11月27日,港交所明确表态,预计于2021年初将符合条件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对此,MSCI在12月1日也对记者称,2019年11月半年度评审时,科创板股票已可纳入MSCI GIMI指数。也就是说,后续科创板股票如果满足MSCI GIMI的指数编制方法下的相关要求并进入沪港通,便可进入MSCI旗舰指数。
此前,科创板股票已被纳入MSCI全中国指数、中国A股在岸指数等,但尚未进入MSCI中国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后者才是被国际投资者跟踪且能带来主要资金流入的旗舰指数。鉴于MSCI的纳入开启了外资抢购A股的热潮,后续科创板将如何表现引发市场关注。
事实上,中芯国际(N中芯,688981)在今年7月登陆科创板时,外资布局科创板的这一问题就被广泛讨论,因为早前从美国退市、后在香港上市的中芯国际是众多国际投资者再熟悉不过的中国核心科技企业。但多数国际机构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科创板而言,高估值、研究覆盖度不足、流动性有待观察等始终是导致外资尚未大幅主动参与的主因。不过缺乏主动配置的资金,并无碍被动资金流入科创板,且MSCI的纳入将引更多国际机构开始深入研究科创板。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外资对科创板的兴趣渐浓。某亚洲的QFII投资经理也对记者表示,比起起初仅是打新、并在上市后卖出,更多机构现在更愿意继续持有部分优质的科创板公司,只要中国监管层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惩治恶劣管理层的力度、打击并重罚财务造假,在合适估值下,科创板会吸引外资的流入。